北京东方广场:黄金地块背后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账本

2025-07-10

北京东方广场项目是当年轰动一时的 “资本与土地” 案例。但要剖析其中的关系,得放在 1990 年代的历史背景里看 —— 那时中国刚启动市场化改革,土地政策尚在摸索,资本运作规则也不像现在这么完善,咱们可以从三个维度拆解这段往事,或许能更清晰地看到背后的逻辑:

一、东方广场的 “拿地往事”:特殊时代的特殊产物

1992 年的 “土地破冰”

当时北京核心区土地几乎没有 “市场化出让” 先例,李嘉诚的长江实业通过 “中外合作开发” 模式介入,地块包含王府井、东单 20 公顷土地(约 300 亩),当时成交价约 2.8 亿美元(合人民币约 23 亿)。这个价格在今天看来 “极低”,但要知道:

1992 年北京商品房均价才 1500 元 / 平,核心区地价缺乏参考;

该地块涉及 1.7 万户居民拆迁,拆迁成本就花了 18 亿,占成交价的 78%,政府实际净收入仅 5 亿。


IMG_202506056620_1080x721.jpg

“黄金地块” 的开发波折

项目原定 1993 年开工,因 “建筑高度超标”(原规划 70 米,后被要求降至 33 米)、“文物保护争议”(紧邻东交民巷使馆区)多次停工,直到 2000 年才建成,开发周期长达 8 年。而同期北京地价年均涨幅 25%,看似 “低价拿地”,实则被拖延吃掉了大量利润。

二、“赚钱” 背后的真实账:

资本的 “时间成本” 代价

长江实业为项目投入 60 亿港元(约合人民币 60 亿),按 10% 年利息算,8 年利息就达 48 亿,加上拆迁、停工损失,实际总成本超 100 亿。而东方广场建成后总市值约 200 亿,利润率看似 100%,但分摊到 8 年,年均收益率仅 12.5%,并不比同期房地产平均利润高多少。

政府的 “城市功能” 考量

该项目规划有 “亚洲最大商业综合体”“北京首个地铁上盖物业”,政府更看重其对城市现代化的推动:

引入东方新天地商场,改变了王府井的商业格局;

连接地铁 1 号线、5 号线,缓解了区域交通;

留下 “东方君悦酒店” 等标志性建筑,提升了北京的国际形象。

这些 “城市价值” 无法单纯用土地差价衡量。


IMG_202506059363_1080x719.jpg

三、从个案看本质:资本与政府关系的演变

1990 年代的 “探索阶段”

那时土地政策有两大特点:

缺乏透明的市场化定价机制,成交价常靠谈判;

政府更注重 “项目带活区域”,允许资本获取一定溢价。

类似案例还有上海浦东的 “金茂大厦”、广州的 “中信广场”,都是外资参与城市建设的早期样本。

2000 年后的 “规则化阶段”

2002 年《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》出台后,核心区土地必须 “招拍挂”,比如 2024 年北京东单某地块拍出 15 万 / 平的天价,再也没有 “低价拿地” 的空间。而李嘉诚也在 2015 年后逐步退出内地房地产,转向欧洲基建,这本质是 “政策环境变化” 下的资本选择。


IMG_202506059077_1080x810.jpg

四、对当下拆迁的启示:从 “个案反思” 到 “制度完善”

启示 1:透明化是防止 “利益输送” 的关键

东方广场拿地时若有 “地价评估公示”“拆迁成本公开”,就不会留下 “低价” 争议。现在北京要求 “核心区土地出让方案必须经市规自委、市监委双审查”,就是吸取了历史教训。

启示 2:资本参与城市更新需 “限利惠民”

深圳 2023 年新规:“核心区旧改项目,资本利润率不得超过 8%,超额部分必须用于建设保障房”,某项目因此多建了 500 套回迁房,这才是 “资本 - 政府 - 百姓” 的三方共赢。

启示 3:历史项目的 “秋后算账” 要谨慎

东方广场已运营 20 多年,若现在翻旧账 “追讨地价差”,可能引发法律争议。更务实的做法是:对仍在开发的项目(如某区疏解项目),立即启动 “利润回溯审查”,防止资本超额获利。

IMG_202506058836_1080x718.jpg

五、回到百姓的核心感受:对 “公平” 的期待如何落地

希望资本获利的同时,百姓利益不被挤压,政府权力不被滥用。要实现这一点:

对现有项目:查本片区拆迁的 “土地出让合同”,看有没有 “资本利润限制条款”,若资本赚得太多,可联合居民申请 “超额利润返还”;

对未来政策:推动将 “核心区更新利润共享” 写入地方法规,比如 “资本每赚 100 亿,需拿出 20 亿用于公共建设”;

对历史遗留问题:关注人大代表提出的 “历史项目合规性审查” 议案,若东方广场等项目被证实 “存在违规”,相关经验可借鉴到当下拆迁。

历史案例的价值,不是用来抱怨 “当年如何”,而是用来警示 “现在该如何”。让现在的疏解项目不再重蹈历史覆辙,这才是对 “公平” 最好的回应。